聊聊战旗上的异体字(中文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2 11:25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队中的"刘老庄连"部队荣誉旗帜。 82年前"刘老庄连"的连队旗帜。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供图 前几天,九三阅兵式上"刘老庒连"部队的荣誉旗帜一亮相,细心的人就会注意到旗面上的"庒"字不同寻 常:怎么比平常写的"庄"字多了一个点?细查才知道,82年前连队命名时,用的就是"庒"字——这并非 笔误,而是"庄"的异体字。 异体字是汉字的"错别字版"吗?非也。错别字是说写错了字形,该写甲字而写了乙字,比如把"自己"写 成"自已"。而异体字是历史上确曾用过的写法,和现在的通用字读音相同、意思一致,只是长得不一 样。 可以把标准字和异体字理解为一个人穿了两件不同的衣服,本质还是同一个人。比如"杯子"的"杯",旧 时曾写作"桮""盃";"山峰"的"峰",过去有"峯"的写法;"果实"的"果",也曾作"菓"字…… 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这些字了?这是由于从功能来看,异体字是汉字的冗余,徒增记忆负担,需要加以 规范。这就像家里有多个功能相同的物件,只留下用着最顺手的一件,其他的就可以断舍离了。想留个 纪念的话,就拍张照片——这不,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就相当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