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3香港人将住到北部都会区,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2025-09-12 23:21

项目规模与定位 - 北都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香港总面积约三分之一 [1] - 项目计划在未来10年提供约1700公顷熟地,占政府总计划3000公顷熟地的过半比例 [1] - 预计兴建约21万个住宅单位,占未来香港住宅供应量的近一半 [1] - 全面开发后区域可容纳总人口250万,提供50万个新增职位,相当于香港当前750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居住于此 [2] - 相较于元朗和北区现有人口约100万,北都区将新增约150万人口 [2] 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 - 整个区域由西至东划分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以及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四大部分 [1] - 项目定位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及国际创科新城,旨在突破香港创科产业发展土地不足的瓶颈 [1][2]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横跨深圳福田、罗湖和香港北都区 [3] - 河套深圳园区已集聚超200个高端科研项目、440余家科技企业、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及1.5万余名科研人员 [3] - 河套香港园区将于今年内进入运营阶段,首批已签署协议并进驻的企业近30家 [4] 对深圳服务业与科技产业的影响 - 北都区250万人口的巨大消费需求预计将外溢至深圳,为深圳零售、休闲、餐饮业带来机遇 [3] - 深圳与北都区地理上紧密相邻,南山区隔深圳湾相望,福田、罗湖两区仅隔深圳河,凭借便捷的跨境交通,北都区居民前往深圳市中心比前往港岛、九龙更快捷 [2][3] - 北都区"国际创科新城"的定位与深圳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河套合作区已吸引65家香港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香港科学园内地首个分园并吸引近70家科技企业进驻 [3] - 河套合作区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开展13个重点科研项目,有百余个香港创业团队、千余名港澳人才在此发展 [3] - 新田科技城将承接河套园区进一步的中试转化及批量生产制造,形成协同效应 [4] 基础设施与体制机制挑战 - 250万人口聚集对深港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港深西部铁路正加速推进,深圳市口岸办正在规划配套的前海铁路口岸 [4] - 项目发展需要突破港深两地法律法规、政策与制度的限制,以创新方式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