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总体表现 - 今年1至7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1] - 出口额15.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3% [1] - 进口额10.3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 [1] 出口产品结构 -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5.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8.4%,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超过45% [2] - 高端机床出口增长23.4% [2] -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1.8% [2] - 汽车出口增长10.9% [2] 外贸方式与主体 - 一般贸易占外贸总值比重达64% [2] - 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额3.6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其中保税物流出口1.52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4.1%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4%,占外贸总额57.1%,比重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2] 外贸市场分布 - 对非洲进出口增长17.2% [2] - 对中亚进出口增长16.3% [2]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4% [2] - 对欧盟进出口增长3.9% [2] 政策与制度创新 - 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 积极参与RCEP等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平台,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 [3] - 推动区块链数字提单、智能报关等贸易数字化应用,建立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 - 推进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和压力测试 [3] 市场多元化布局 -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的外贸发展效应 [4] - 加强与东盟、非洲、中东、拉美市场的贸易紧密度,建立“一带一路”海外仓网络 [4] - 积极布局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4] 产业结构升级 - 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外贸占比,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贸易 [4] - 扩大新能源、低碳环保、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品的外贸增速 [4] - 拓展云计算、AI服务外包等数字服务贸易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4] 金融与保障体系 - 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推广外汇套期保值工具,扩大中小企业使用率 [5] - 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新型贸易壁垒,建立行业性合规服务平台 [5] - 加强金融支持外贸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多样化、低成本的融资产品 [5]
从“新”出发扩大外贸增量
经济日报·2025-09-13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