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先行,高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3 06:27
试点地区与方案特点 - 国务院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1] - 试点地区均为发展基础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其中六个属于同一省内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有利于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 [1] - 改革最大特点是10个地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具体方案,在总体结构一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各有侧重,通过差别化改革提升效果 [1] 改革背景与战略意义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任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实现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2] - 相比商品与服务,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仍待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需进一步顺畅,试点旨在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 改革旨在构建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破除无效供给、释放错配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 改革重点与目标导向 -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障,十个试点地区均属产业、创新、人才高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引领作用 [3] - 十个试点方案均将技术要素配置排在第一位,表明更加重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3] - 改革将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及试点先行策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