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太空算力被视为解决地面算力在能源、散热和土地等方面瓶颈的战略性方案,行业正从概念验证迈入工程化落地阶段 [1][4] - 随着“星际之门”等大型项目宣布及云服务厂商资本支出持续上修,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求已成为确定性趋势 [1][3] - 英伟达、亚马逊等AI巨头的布局以及海内外政策的出台,预计将加速该领域发展进程,相关投资机会开始显现 [1][4] 太空算力的定义与特性 - 太空算力是一种将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部署到太空轨道的技术,通过卫星及其搭载的硬件进行在轨数据处理 [2] - 该技术利用星间高速激光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传回地球 [2] - 得益于太空独特的真空环境与光照条件,其具备自治智能、实时响应、分布式协作、无需消耗能源等特性,且运算效率高 [2] 发展太空算力的驱动因素 - 能源需求激增:据Rand估计,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达到347吉瓦 [3] - 地面散热困境:一个100万张GPU的计算集群局部热流密度将超过250W/㎡,工程实施难度大且水资源浪费严重,例如Meta新建计算集群预估用水量超过当地全郡用水量 [3] - 太空环境在能源和散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解决AI时代相关痛点的优选方案之一 [3] 行业进展与项目部署 - 海外项目:Starcloud计划在太空中建设首个千兆瓦级别数据中心 [4] - 中国项目:北京星空院轨道辰光完成首轮融资,计划在地球晨昏轨道部署算力卫星;ADA Space与浙江Lab合作推出的“三体计算星座”已发射首批12颗AI卫星,算力预期每秒可完成高达百亿亿次运算 [4] - 这些项目的推进表明太空算力或将进入工程性落地阶段,商业落地确定性增强 [4] 投资方向与关注公司 - 建议关注在太空算力产业链提前布局的公司,例如美股SOCE、RKLB等 [5] - 同时可关注A股相关公司,如顺灏股份、杭钢股份、普天科技、中国卫星等 [5]
国盛证券:太空算力已从概念验证逐渐迈入工程化落地阶段
智通财经·2025-09-13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