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合法性与产业定位 - 预制菜生产符合中国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31644-2018和GB 2716-2018,在安全性上有充分保障 [2] - 预制菜在口感上不及现制菜肴,但全面否定将推高餐饮行业运营成本,导致消费价格上涨 [2] - 预制菜的普及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帮助人均消费50~60元的餐厅维持亲民价格,满足了70%~80%消费者的基本餐饮需求 [2] 预制菜的效率优势与风味局限 - 预制菜通过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显著减轻餐厅在高房租、高人力成本背景下的经营压力,并支撑了现代外卖体系的运转 [3] - 日本便利店的预制菜模式是成功典范,提供了品种丰富、品质稳定、安全卫生的便捷饮食选择 [3] - 冷冻储存和复热过程会导致食材细胞结构变化、汁液流失和香气减弱,例如中式炖汤的鲜味和蔬菜的爽脆口感难以完全复现 [3] 餐饮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 西贝莜面村采用的"中央厨房预处理+门店终端烹饪"模式,在降低成本、保障出品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并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现制口感 [4] - 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连锁品牌证明了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门店复热的标准化生产方式能保证食品安全、品质稳定并实现规模经济 [6] 公众认知与文化差异 - 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差异部分缘于饮食文化差异,例如中国消费者习惯现宰活禽,而美国市场以冷冻鸡肉为主流 [5] - 人们对冷冻食品的品质存在普遍误区,顶级食材如日本和牛也通过冷冻运输,其风味与价值并未受损,急冻技术能更好地保持食材原始品质 [5] - 预制菜常被贴上"不健康""不新鲜"标签,部分原因是消费者不了解食品工业流程,以及部分厂商在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方面不够规范 [5] 市场生态与产品定位 - 健康的餐饮市场生态应包容从十五元的预制菜外卖到四百元的现制盛宴等各种消费层级 [6] - 预制菜与传统烹饪方式形成互补,其本质是一种食品工业技术,选择低价意味着接受工业化生产的效率优势与风味妥协 [6] - 预制菜是现代食品工业赋予大众市场的"效率红利",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便捷、丰富的餐饮服务,但无法完全复刻现制烹饪的风味 [7]
餐饮大佬点评预制菜:用什么代价交换什么产品,心里要有杆秤
第一财经·2025-09-13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