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 罗永浩在微博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引发双方公开争议 贾国龙表示将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1][2] - 事件焦点从罗永浩的质疑方式转向预制菜定义与使用界限的争论[2] - 西贝全国门店11日收入减少200多万元[3] 预制菜定义争议 - 市场监管总局定义预制菜为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西贝使用的即配或即食食品不属于该范畴[4] - 消费者普遍认为非现场猛火爆炒的菜品均属预制菜[4] - 西贝公布罗永浩就餐订单总额663元 并开放厨房参观及出餐流程[4][5][7] - 葱香烤鱼原料包含海鲈鱼及多种添加剂 需经解冻 撒料 烤制等工序[5][7][8] - 部分预制食材保质期长达18个月引发消费者对新鲜度的担忧[9] 定价策略与价值认知 - 西贝菜品定价较高(如39元生菜 43元炒蛋 29元/3个饺子)[11] - 公司承认过去定价策略存在失误 形成"西贝贵"的公众印象[12] - 消费者核心诉求是菜品价值与价格匹配 而非绝对价格高低[13][16] - 若通过预加工降低价格(如48元烤鱼) 消费者可能接受度更高[13][14] 行业模式与透明度 - 连锁中餐企业普遍采用中央厨房模式 真功夫 吉野家 西贝等企业预制菜占比超80%[24] - 中央厨房需投入高成本打造供应链 但可实现标准化与食品安全管控[24] - 西贝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 原料采购与人工成本各占三成[24] - 老乡鸡已实施加工等级公示(分餐厅现做 半预制 复热预制三类)并公开供应商[30][32] - 消费者排斥的是以现炒菜价格售卖未明示的预制菜[26][27] 消费者信任与行业启示 - 餐饮企业信任建立在服务公开与透明基础上(如胖东来标注果切时间)[34] - 西贝作为儿童友好餐厅拥有稳定客源与口碑[17] - 行业需保障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 加工方式及价格的知情权与选择权[18][38]
预制菜,又摊上事了
搜狐财经·2025-09-13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