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行业定位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 - 电子信息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1] - 行业创新成果全方位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技术创新“内核驱动”和金融服务“外力支撑”[1] 行业企业资金需求特征 - 初创期企业资金需求集中于启动资金以转化科研成果,但缺乏固定资产[1] - 成长期企业因订单激增,需要大额资金用于扩大产能和升级设备[1] - 成熟期企业资金需求聚焦于并购重组与海外布局,渴求多元综合金融服务[1] 银行业服务策略:产品定制 - 针对初创企业推出“科创启航贷”,以技术创新性和研发团队实力为核心授信依据,弱化抵押要求[2] - 针对成长期企业设计“成长助力贷”,提供中长期大额贷款以支持生产线升级与供应链优化[2] - 针对成熟期企业整合“并购+跨境+上市辅导”一揽子服务,提供并购贷款、跨境结算与外汇风险管理[2] 银行业服务策略:流程优化 - 利用大数据整合企业经营、纳税、知识产权等数据,搭建智能风险评估模型,实现授信从“人工审核”转向“数据驱动”[2] - 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通供应链信息壁垒,实现应收账款信息上链核验,达到“秒级审批、快速放款”[2] - 通过流程优化,将贷款审批时间从“月级”压缩至“周级”甚至“日级”,以匹配产业快节奏发展[2] 银行业服务策略:深化合作 - 银行需组建专业产业研究团队,实时跟踪量子计算、AI等技术演进趋势,预判产业机遇与风险[3] - 通过主动走访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与规划,为布局新兴领域的企业提供前瞻性建议[3] - 依托银行客户资源与信息渠道,帮助企业对接技术合作方与市场资源,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将银企关系升级为“长期协同发展”[3]
以金融之力托举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
证券日报·2025-09-13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