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类赛事体系支撑北京“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北京商报·2025-09-14 00:06

2025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成果 - 体育服务专题展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集中展示“北京服务”品牌企业综合实力 [2] - 已完成69个体育服务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服贸会前三天另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2] - 例如一家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并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及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2]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基础与资源 - 作为“双奥之城”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大量赛事专业人才及厚实产业基础,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门类齐全 [2] - 赛事相关企业达2000余家,具备超强全球体育资源汇聚能力,服贸会每年吸引上百个国家体育机构对接 [2] - 本届服贸会有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400多个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达24家 [2] 支撑“国际赛事名城”的赛事体系规划 - 重点构建三类赛事体系: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等,2024年已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3] - 发展机器人赛事如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并在服贸会复刻足球“3V3”和自由搏击等项目比赛 [3] - 推广虚拟体育赛事如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3] - 同时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并持续推进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等特色群众性赛事 [4] 体育消费增长与“双奥”红利延续策略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较2023年同期的3834.9元增加495.8元,增长12.9% [5] - 其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4572.8元同比增长12%,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同比增长21.2% [5]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为945.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8.7%、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5] - 通过构建完善赛事体系增加场馆使用率发挥“双奥”场馆价值,并深化“赛事+”融合如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老字号餐饮跨界联动 [5] - 利用科技赋能赛事如应用8K转播、AI赛事分析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等产业链,并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将赛事热度转为持续客流 [5] - 继续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已有相关项目在筹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