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家外资机构精准“潜伏”重组股
上海证券报·2025-09-14 09:21

外资机构投资行为 - 多家外资机构包括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瑞银集团、高盛国际等在上市公司筹划重组前精准进场成为新进前十大股东 [1] - 外资机构操作特点包括卡位重组停牌前时间窗口、重点突击中小市值股票、停牌前股价往往异动、利好公布后迅速撤退 [1] - 外资机构偏好中小市值重组股因事件驱动下股价弹性更大、潜在收益更显著 [3] 具体案例:东珠生态 - 东珠生态披露并购预案时摩根士丹利持股154.78万股(0.35%)为第7大股东、瑞银集团持股148.32万股(0.33%)为第8大股东 [3] - 公司停牌前20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20%远超上证指数 8月26日单日涨幅7.85%报收8.38元/股 [7] - 复牌后连续两日涨停 9月12日报收11.15元/股 提前布局外资浮盈颇丰 [7] 具体案例:金浦钛业 - 金浦钛业6月30日公告筹划重组 7月14日披露预案时巴克莱银行(1.25%)、瑞银集团(0.59%)、摩根大通(0.52%)、摩根士丹利(0.47%)、高盛国际(0.44%)集体现身前十大股东 [4] - 交易涉及置出亏损钛白粉业务 置入实控人控制的利德东方100%股权 构成关联交易 [4] 外资操作模式 - 部分外资擅长见好就收 如中科通达停牌时摩根士丹利新进持股0.82% 但一季报已退出前十大股东 [8] - 类似案例厦门港务停牌前一日涨停 摩根士丹利现身持股0.35% 但3月31日已退出股东名单 [8] 市场现象与监管挑战 - 今年以来类似外资踩点入场案例有十余个 部分案例出现外资扎堆新进现象 [3] - 停牌前股价抢跑现象常见 但内幕交易认定存在主体范围界定、信息认定及取证困难等挑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