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 北京法院系统连续制定8版改革方案,推出45件文件及102项改革举措,旨在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1] - 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联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引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行业19名专家调解员,打造金融法治协同平台[2] - 截至2025年8月,该工作室机制已办理212件案件,涉及标的金额达311亿元,履行到位192亿元,帮助50余家民营企业纾困,保障10余万职工就业,维护230余万投资者权益[2] 工作机制创新与产业链支持 - 工作室以产业链为抓手,创新“活封活扣+全力自救+精准评估+投融资他救”工作机制,旨在提振金融机构回款信心和企业脱困发展信心,将对企业个体保障升级为产业链整体风险治理[3] - 执行过程中坚持“活封活扣”、“物尽其用”原则,支持被执行企业使用被查封设备正常经营,并鼓励企业加速处置低增值资产以展示诚信,修复信任关系[1][6] - 通过行业专家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及已保全财产价值,提出双方可接受的可行性纠纷解决方案[6] 新质生产力企业与金融生态构建 - 工作室以新质生产力企业为抓手,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动态匹配,助力构建“创业者友好型”金融生态,为资金流向绿色产能和创新领域提供司法保障[3] - 司法措施刚柔并济,在平等保护中化解企业风险并助力重生,强调信心对于重研发、长回报周期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3] - 发挥专家调解员优势,积极引入投融资资源,盘活企业资产,推动被执行企业债务重整,使暂时困境企业获得喘息机会并回血再生[6] 产权保护与民营企业支持 - 北京市工商联以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为契机,结合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与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产权保护体系实效性[4] - 创建“法律助企调度会”工作模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处理大量案件,为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作出贡献[4] -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产权保护体系优势,深化与北京金融法院合作,打造更多创新服务载体,培养法治人才,为民营经济人士提供成长舞台[4]
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北京金融法院答中证报记者提问
中国证券报·2025-09-1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