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向与行业目标 - 中国“双碳”目标引领电力行业向保供电、促转型、增动能、提质效方向发展 [1] - 政策要求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1] - 政策强调需保障安全有序转型,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风电和光伏装机达到16.7亿千瓦,历史性超过14.7亿千瓦的火电装机规模 [1] - 2024年提前6年实现了风光发电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 [1]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合计新增发电量较同期增加2470亿千瓦时,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1] 系统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加剧了与现有电力系统的不适配程度,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滞后于可再生能源部署速度 [2] - 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未根本解决,结构性适配缺口持续扩大,灵活性资源部署难以满足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的调节需求 [2]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降至93.2%,光伏发电利用率降至94% [2] - 自2023年起,山东、浙江等省份电力现货市场陆续出现零电价甚至负电价现象 [2] 煤电转型的关键作用 - 在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期,煤电作为当前系统主要的灵活性来源和容量保障,其角色转型与功能重构是弥合适配缺口的关键抓手 [2] - 近中期(2025年-2035年)需研究煤电转型如何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完善转型机制和政策措施 [2] 研究方法与路径规划 - 报告采用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综合考虑2025-2035年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目标和全国层面的电力供需形势 [3] - 研究设定了四种电力转型的发展情景,以量化煤电发展空间并设计转型路径 [3] - 研究旨在从统筹近中期减排目标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调节需求的角度,为“十五五”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 [3]
绿色和平组织-煤电行业迈向“十五五”煤电何去何从:转型路径与多元机制研究-250914
新浪财经·2025-09-14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