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背景与双方态势 - 第四轮中美经贸谈判定于2025年9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代表美方出席 [1] - 美方在谈判前面临巨大国内压力,其加征的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日常用品价格上涨,通胀指标顽固,进口替代效果有限,国内零售商和制造业游说团体抱怨不断 [3][9] - 中方在谈判中保持克制与稳健,强调对话合作,同时实施精准反制,展现出中国市场的韧性,并加紧推进与欧洲、亚洲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3][11] - 美方在2025年2月加征10%关税,3月上调至20%,4月抛出“对等关税”说法,节奏快速;中方每次均配套精挑细选的反制措施,如将美国农产品和科技企业列入清单 [5] 经济数据与市场影响 - 美国下半年通胀指标未有明显下降,消费市场承压,而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率被媒体普遍认为增速稳健,导致压力回流至华盛顿 [7] - 经贸摩擦的影响外溢至全球市场,有分析调侃若谈判破裂,西班牙葡萄酒出口量可能意外增加 [8][19] - 投资者紧密关注谈判结果,因其对全球汇率、股市和大宗商品走势可能产生即时且显著的效应 [15] 谈判策略与舆论氛围 - 美方试图通过在欧洲土地谈判来释放“联合盟友”的信号,中方则希望借助欧洲舞台展示与欧盟的合作姿态 [8] - 美国媒体在舆论战中使用“挑战”、“压力”等词汇塑造焦虑氛围,而中国媒体使用“稳定”、“信心”等词汇定调,形成鲜明对比 [13][15] - 美方代表团规模庞大,包含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核心人员,做足准备;中方保持低调,不预先释放过多细节,将精力集中于实质议题 [17] 潜在结果与行业关注 - 谈判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若能在部分商品关税上达成松动,市场将迎来短期缓和;若谈判破裂,关税清单可能再度扩张,为全球经济增添变数 [19] - 特定行业如电器、汽车、零售领域的美国企业因供应链被反复拉扯和进口零部件价格飙升而承受压力 [9]
中美第四轮交锋还没开始,特朗普提前露了怯,美国未战先败一局
搜狐财经·2025-09-14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