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兴兴、朱啸虎们说了些AI创业真心话
创业创业(US:VEMLY) 36氪·2025-09-14 16:59

商业化策略 - 追求商业化应避免使用最新技术 而采用更稳定但看似不起眼的技术[1][23] - AI应用评估关键指标为用户留存而非年度经常性收入(ARR)[3][16][17] - 低代码/无代码软件已被大模型大规模替代 相关公司融资估值大幅缩水[9][10][14] - 协同类软件(如Figma)市场需求降低 用户减少10%即产生重大影响[13][14][15] 投资方向与机会 - 语音结合多模态输入成为AI超级入口的明确趋势[9][10] - 与现实世界结合的Agent应用存在创业机会 例如线下服务场景[10] - 会议纪要转录(transcript)技术实现最佳商业化案例 Plaud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19][20] - Voice Agent在客服中心、销售和玩具领域达到大规模商业化水平[22] 技术发展现状 - Transformer架构存在1%幻觉问题 无法替代复杂流程管理软件[9] - 具身智能领域仍处早期阶段 多模态融合与机器人控制存在技术挑战[24][27][28] - 模型能力提升可提高数据利用率 缓解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噪声问题[25][26] - 当前硬件性能充足 但模型能力不足以充分利用(如灵巧手控制)[28] 组织管理变革 - AI公司需建立扁平高效的小型组织架构[3] - 团队扩充可能降低效率 智能密度不足导致人员冗余[5][39] - 顶尖小型团队(如30人)可完成传统需300-1000人的工作量[39][40] - 组织需摒弃过去经验依赖 聚焦半年内的最新技术动态[30][31] 开源模式演进 - 开源重点从代码转向资源(数据与计算资源)开放[7][42][49] - 2025年1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豁免开源权重 促成千问Qwen和DeepSeek开源[43] - OpenAI承认在开源问题上"站在历史错误一边"[43] - 2017年Transformer和Tokenization技术使数据资源化 推动规模千倍增长[47] - 资源开源(Open Resource)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