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养老到享老,北京已出台百项措施
北京商报·2025-09-15 00:57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政策导向 -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22% [2] - 北京市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占比高达30%,且每日新增400位60岁以上老人 [2] - 国家层面已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和发展银发经济 [2] - 北京市围绕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助餐、医养结合等推出了近百项专项政策,政策导向从“养老”向“享老”、从保障基本向提升品质转变 [2][3]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6% [3] - 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将提升至10% [3] - 银发经济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 [3]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 智慧养老正成为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生态 [3] -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是关键发展路径 [3]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人民币 [3] - 目前智慧养老产品在整体银发经济中的渗透率仅为3.8%,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4] 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老年人健康风险突出,例如北京市每年发生83万例老年人跌倒事件 [4] - 适老化改造覆盖率不足5%,供需矛盾显著 [4] - 产业发展需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参与和技术创新共同构建老年友好环境 [4] - 产业核心是以人为本,用最小成本换取最高生活质量,推动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