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发展核心需求 - 发展低空经济需解决“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出效益”三大需求 [1] 北斗系统作为时空基础设施 - 北斗系统是低空飞行器的“时空指南针”,具备功能多、技术特、精度高三大优势 [2] - 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集通信、导航、遥感及搜救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精度达纳秒级,位置信息精度在0.5米-5米范围内 [2] - 北斗系统可解决低空空域“看不见”“叫不应”“管不住”等问题,其短报文功能曾在通航飞机失联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 [2] - 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体系需深度融合,而非简单叠加终端应用,应构建低空时空网基础设施以形成立体时空服务 [3] - 当前北斗应用系统众多但未构成统一的服务体系,需构建包含直接面向行业和市场的完整应用服务体系 [4] 地面数字基座与通信网络 - 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可信安全,仅靠卫星定位不足,需与地面合作 [6] - 时空信息是低空经济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能为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6] - 现有时空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供给效率低、智能化水平不足,需向智能化转型以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 [7] - 地理空间智能可作为解决方案,通过精准刻画物理空间、构建三维导航、智能规划航路、优化空域配置来赋能低空经济 [8] - 地面通信网络是“神经网络”,“北斗+5G-A”低空管理技术可利用5G-A确定性网络实现从3000米以下到100米空域的全方位监控 [8] - 需推动北斗与4G、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服务 [9] 低空飞行器潜力与挑战 - 低空飞行器种类繁多,未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将成为主要工具,相较于传统通用航空器具备垂直起降、低噪声(65分贝 vs 直升机82分贝)、环保、易维护、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点 [10][11] - 技术挑战包括恶劣天气下的飞行性能、碰撞事故应对、能源选择、载重续航、自主飞行控制、安全可靠性及场景应用等 [12] - 大规模推广面临噪声污染挑战,需从技术和航线时段规划入手解决 [12] - 飞行器可靠性关乎安全,潜在解决方案包括优化设计、完善维护体系、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发展智能化算法 [13]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潜力巨大但实现取决于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及应用拓展 [13]
低空经济时代 我们离“打飞的”生活还有多远
中国青年报·2025-09-15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