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活动概况 - 首个全国科普月于2025年9月举办 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单位共同部署 包含6大板块超10万场活动 [7] - 科普月前身为连续举办22年的全国科普日 从"日"到"月"不仅是时间延伸 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 [7] 前沿科技展示与体验 - 北京主场活动展示4D打印机器人夹爪 具备磁性响应功能 可实现柔性夹取 新型可穿戴电子织物包含发光传感通信等智能功能 [8] - 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展展出3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团队的首台套原创展品 包括"月球第一片绿叶""中国空间站对构齿轮"等 [8] - 安徽合肥推出全国首条量子科普研学游线路 串联6大核心站点 通过VR实验室和虚拟人互动转化量子科学知识 [8] - 山东青岛即墨区科协组织公众走进国家深海基地 接触深海探测装备 了解深海生物 体验"蛟龙"号模拟训练基地 [9] - 民航博物馆提供飞行模拟器体验 讲解eVTOL技术 学生可观察触摸飞机航材了解特殊材料与结构 [9] 科普形式创新与数字化 - 多地推出科普Citywalk路线 包括天津"前沿科技解码" 湖南张家界"遗落地球的异世界" 浙江111条科普研学路线等 [10] - 上海通过地铁Techwalk串联科学场馆 解析射频识别 屏蔽门系统 光波原理等轨道交通科技 [10] - 中国园林博物馆采用AI绘画+VR漫游+3D影片打造沉浸体验 观众可生成数字园林画作 唐宋园林借数字技术动态呈现 [11] - 中国铁道博物馆推出"铁道迷踪"沉浸式游戏 将铁路发展史融入闯关解谜 [11] - 华南国家植物园"生命网格"APP邀请公众成为公民科学家 记录识别植物信息绘制城市生态地图 [11] 线上科普平台与传播 -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博览"平台自1999年发布原创科普视频超8000个 累计传播量破百亿人次 [12] -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汇聚40万余个科普资源 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 完善AI小科普认知大模型 [12] - "天宫课堂"太空科普品牌由教育部2021年推出 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展示在轨工作生活 完成实验并与地面师生实时互动 [12] - "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连续30天开播 提供云直播 云看馆 短视频创作等服务 [13] 科普队伍建设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28年开展4.6万余场讲座 面对面听众1560多万人 2025年9月计划开展780余场报告覆盖15省28市 [15] - 100余位院士将同步走进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活动 [15] - "科普中国"联合18个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行动 组建近1800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 包含社区工作者 大学生志愿者 农业技术员等 [16] - 2024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5.37% 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 区域与人群不均衡问题显著改善 [17] 基层科普与国际合作 - 云南宾川葡萄科技小院开展实用性科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向种植户讲解葡萄冠层物理避雨技术 [17] - "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普边疆行"等活动深入城乡和民族地区 [17] - 中国科协自2019年向全球南方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拓展至巴西 肯尼亚等国 开展科普国际合作项目 [17]
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5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