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行业头部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大幅下滑 反映行业性困境 [1] - 良品铺子营收锐减27.21%至28.29亿元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0.94亿元 同比下降491.59% [1] - 来伊份归母净利润亏损约-0.51亿元 三只松鼠归母净利润腰斩至1.38亿元 同比下滑52.22% [1] - 洽洽食品净利润约8864.2万元 预计同比下降73.68% 为近十年来最惨淡中期业绩 [1] 成本结构压力 - 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 下游市场因同质化陷入价格战 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3] - 三只松鼠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5.11%达11.1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20% 但仅换来7.94%营收增长 [3][5] - 来伊份线下直营模式受制于高额固定成本 财务费用同比飙升61.09% 主要因短期借款增多和利息支出上升 [5] - 洽洽食品因葵花籽等核心原料采购成本上涨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5] - 传统巨头成本结构固化 线上营销费用和线下租金人力都成为难以压缩的固定支出 [7] 定价能力弱化 - 企业定价能力弱化与外部价格战直接冲击营收 [7] - 良品铺子高端品牌溢价失效 2023年底启动大规模降价 部分产品售价下调 [9] - 降价策略未成功 上半年录得近1亿元亏损 现有成本结构无法支撑低价竞争模式 [9] - 新兴量贩零食渠道依靠高效供应链在低毛利下实现盈利 对传统高毛利模式形成冲击 [9] 渠道格局变革 - 传统零食品牌正在失去渠道话语权 渠道方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10] - 量贩连锁零食店快速扩张 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增1468家门店 总数达15365家 [12] - 万辰量贩业务毛利率仅11.49% 对传统品牌形成低毛利冲击 [12] - 商超自有品牌崛起 盒马2025年一季度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达35% 山姆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30%以上 [14] - 传统品牌线上渠道表现不佳:来伊份电商营收大幅下滑 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线下突破困难 [16] 品牌价值重塑 - 传统品牌高端定义权旁落 渠道和消费者成为新的定义主体 [16] - 消费者变得更加专业 注重配料研究和成分测评 营销故事支撑的高价产品缺乏说服力 [18] - 物流便捷性优势被削弱 小时达成为日常 隔日达从核心优势降级为基础服务 [18]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牌与产品脱节 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营销而非产品研发 [18] - 卫龙"魔芋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3%约达21.09亿元 证明标志性大单品的重要性 [19] 战略调整方向 - 巨头开始自我调整:良品铺子转向健康配方 来伊份推出药食同源类新品 三只松鼠探索线下量贩等多业态试点 [21] - 需要重新审视成本结构、渠道关系以及产品与品牌的连接 在阵痛中完成自我革新 [21]
零食“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