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教观察|你中招了吗?百余张券商罚单现投资“雷区”
南方都市报·2025-09-15 17:32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以来证监会、交易所、央行及行业协会已针对券商开出机构罚单114张 [2][3] - 从处罚类型看,半数罚单的处罚措施是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含限期改正)和警示(含口头警示和书面警示)占比分别为19.3%和14.9% [3] - 有5家机构被罚款,其中东海证券因保荐业务违规被罚款450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500万元,东吴证券因同类违规被罚款563.6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772.84万元 [3] 被罚机构分布 - 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和申万宏源(含旗下子公司)罚单数量最多,均为5张 [3] - 国联民生证券和东北证券罚单数量均为4张,渤海证券、浙商证券、西南证券、天风证券等罚单数量达到3张 [3] 违规业务类型分析 - 投行业务违规是最常见的处罚原因,涉及罚单43张,其中保荐业务违规占36张 [6] -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是第二常见的处罚原因,涉及罚单27张,其中未能严格规范工作人员执业行为和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罚单分别为17张和5张 [6] - 证券经纪业务违规出现次数也较多,共涉及20张罚单,占比达17.5% [6] 经纪业务具体违规行为 -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违规相关罚单有7张,例如东北证券因对投资者风险揭示不充分等问题被予以书面警示 [6] - 有3张罚单涉及违规提供证券融资融券服务,例如光大证券一营业部因在融资融券业务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被出具警示函 [7] - 浙商证券和国投证券均因违规承诺收益被罚,例如其工作人员在销售基金过程中存在误导性陈述并承诺投资收益 [7] - 存在券商工作人员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如东北证券一营业部原负责人以帮助客户理财为由取得客户资金但未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7]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层多次强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将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对各类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8]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及销售机构的适当性管理责任,未尽义务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8] - 监管层明确要压实证券公司和销售机构等主体的责任,督促提升治理水平和合规风控能力,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8] - 对券商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旨在倒逼中介机构恪尽职守,重塑行业"看门人"责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