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行业的本质 - 危机公关被视为一种伪生意,其本质是企业在前期病急乱投医、后期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产生的需求 [2] - 该行业只有专家,没有大公司,因其无法实现规模化,一切不能规模化的学术问题本质都是玄学 [2] - 在危机面前,企业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这种钱相对好赚,但其实际效果被比喻为让被撞得半死的人立刻痊愈或让癌细胞全部死光,可能性极低 [3] 企业公关认知的普遍缺失 - 中国90%的企业缺乏基本公关认知,甚至不雇佣像样的公关经理,尤其在线下生意企业中普遍存在 [4] - 许多传统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产品好就无需公关,但近五年的屡次公关暴雷事件表明产品本身也并非无懈可击 [4] - 缺乏公关储备的企业在危机爆发时,会涌现大量外部“生态小动物”试图获利,导致临时抱佛脚的合作往往以不欢而散告终 [4][5] 有效危机公关的核心策略 - 处理危机的第一核心是获得一份客观详细的“体检报告”,以明确自身真实状况并决定后续生死 [6] - 第二核心是“舍”,即断臂求生,企业需明确自己拥有什么、要什么以及能放弃什么,而非追求全身而退 [7][8] - 最应该投资的环节是这份综合内外部视角的体检报告,而非急于求成的“黄金24小时”反应,爆发后的快速反应可能是大忌 [8] 危机应对的具体执行 - 体检报告需涵盖攻击点罗列、内外视角的真实情况与疑问、信息打通可能性、证据链、公司其他薄弱点、社会情绪及法律政策风险等要素 [9] - 若企业系统无懈可击则可回击,但凡存在瑕疵,建议根据瑕疵点割肉、低头认错,而非狡辩 [10] - 道歉信应返璞归真,采用大白话,内容结构为认错、赔偿、整改三段式,切忌舞文弄墨或自我辩解 [11][12][13] 对企业公关建设的建议 - 企业应招聘一位真正懂公关的副总裁并给予活动经费,作为危机时的“速效救心丸”进行储备 [14] - 危机事件后应信任内部公关副总裁组建智囊团并制定分析报告,而非盲目寻求外部专家,避免临时换帅 [15] - 不要迷信存在能帮助企业隐藏问题、全身而退的“神仙”,除非企业已具备动用非凡之力的体量 [16] - 问题早爆发是好事,越早爆发补救代价越小,企业应感谢舆论监督 [17]
西贝这个危机公关,有谁敢接?
虎嗅·2025-09-15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