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核心观点 -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全球贸易风险应对 [1] - 大湾区被视为全球连通中国市场的关键枢纽,是提升企业灵活度和经济稳定性、推动本地区与全球增长的重要平台 [1] - 大会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首次绘制智能汽车和创新药两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图谱 [1] - 大湾区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加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其成功依赖于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投资界的协同合作 [1][10] 大湾区建设进展与协同融合 - 粤港澳三地软硬联通加速,探索出“三地三同”的联合办赛机制,将首次联合举办十五运会 [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粤港协同创新优势明显 [2][8]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在多地成功召开五次会议,三地实现高效联动 [2] 外资吸引力与投资环境 - 广东前7个月新设外资企业1.7万个,同比增长32.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56.7亿元,同比增长8.2% [4][5] - 超过82%的美资企业2024年在华业务盈利,外资企业关注稳定性、敏捷性和韧性,这正是大湾区的竞争优势 [5] - 广东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应用场景、海量数据资源、优越营商环境和高水平开放平台,成为外资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窗口 [5] - 太古集团深耕中国市场,将自身发展战略与湾区规划融合,例如打造广州聚龙湾太古里项目 [6] 香港与澳门的桥梁作用 - 香港凭借“出海平台”优势,前7个月新股集资额达1280亿港元,居全球首位,成为内地企业出海融资首选地 [6] - 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链条,可为内地企业提供从天使基金到私募基金的全方位金融支持,连接境内外创科产业发展 [6] - 香港国际化网络覆盖全球68个城市,涉及129个经济体,帮助内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吸引海外人才和投资 [7] - 澳门作为科技创新走廊节点,推进四大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利用科教资源和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平台,促进内地与葡语国家科技合作 [9]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今年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位 [8] - 大湾区利用“港澳+”模式推进规则对接、机制衔接,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科研能力、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和应用金融服务能力 [8] - 建议在量子计算、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和成果转移,共同投资供应链相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规则衔接和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9]
全球工商界对话大湾区: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安全港”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5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