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西贝就预制菜使用问题产生公开争议,事件从个人质疑演变为关于行业透明度的公众讨论 [1][3][4] - 西贝宣布将对全国门店进行9项工艺调整,包括将儿童餐牛肉饼、烤羊肉串等菜品改为门店现场制作,目标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 [1][3] - 争议导致西贝门店客流出现断崖式下滑,9月10日、11日营业额分别减少100万元,9月12日预计损失200万-300万元 [4] 公司回应与调整 - 西贝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以证清白,但后续被探店者发现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以及使用冷冻原料如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兰花 [4][10] - 西贝承诺与上游供应商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原材料保质期 [3] - 罗永浩决定放弃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发起诉讼,但表示将继续监督西贝的后续调整 [1][3] 行业认知与标准现状 - 国家层面预制菜标准尚未统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首次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11][16] - 官方定义中,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而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速冻主食等不属于预制菜 [10] - 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显著断层,企业视其为降本增效工具,部分消费者则关联其与低质廉价的刻板印象 [11] 透明度挑战与行业观点 - 餐饮企业认为公示预制菜存在可行性难度,主要挑战在于难以清晰界定菜品是否预制及预制程度,例如腊肉炒蒜苔中的腊肉作为预制原材料如何标注 [6] - 行业人士指出,“预制菜”一词在消费端并非中性词,缺乏科学标准与公众共识,企业担心公示会带来巨大风险 [7] - 有行业创始人声援西贝,认为讨论焦点不应是预制菜概念之争,而应关注冷冻原料与鲜肉在安全、健康、美味、实惠方面的科学比较 [7]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张,驱动因素包括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便捷食品需求增长 [12] - 行业未来将朝着高品质、营养健康方向升级,科技应用会进一步提升产品保鲜度、口感和安全性 [12] -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企业严格把控质量、监管部门完善法规与标准、消费者理性看待并参与监督 [13]
预制菜事件谁之过
北京商报·2025-09-16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