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研发人形机器人硬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 率先实现机器人在工业 零售等场景批量落地[2] - 公司自研机器人Galbot无需遥控 能自主干活 在机器人格斗赛等赛事上斩获佳绩[2][3] - 公司在工业场景实现流水线搬运 分拣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零售场景已在北京海淀落地10多家配备人形机器人的智慧药房 并计划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5] - 公司机器人已开始售卖零食 咖啡等商品 全球首个城市级常态化运营人形机器人示范区落地北京[2][5] 技术路径与突破 - 公司采用端到端VLA(视觉-运动-动作一体化生成)技术路径 依靠视觉反馈闭环展现实际场景干活能力[4] - 2024年初公司以10亿级合成大数据端到端训练VLA大模型 实现跨场景移动物体抓取 6月推出端到端导航大模型使机器人拥有"听-看-懂-走"闭环运动能力[6][7] - 硬件性能需够用 好用且精度高 是拿掉遥控器的另一核心[8] - 公司通过高质量合成数据解决99%的具身智能数据需求 仅1%需真实数据采集[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多数机器人依赖人工遥控 演示视频多为预编排动作序列与视频剪辑共同结果 存在泛化性不足和硬件不可靠问题[4][5] - 具身智能最大困境在于数据丰富性和准确性 而非硬件或模型[3] - 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量产规模仅千台级别 未达万台规模 真实数据采集不具备现实可行性[9] - 未来3年可批量复制场景落地是行业生死分水岭 未来1年需实现千台到万台批量交付验证行业价值[12] 数据战略与模型 - 数据决定机器人能力下限 高质量数据需多元性 覆盖柔性物体操作和场景泛化性[9][10] - 合成数据解决0到1问题 真实遥操数据解决1到100问题 视频数据处理解决100到10000问题[9] - 模型架构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够用 数据起决定性作用 数据足够时好模型能学得更好[11] - 生成高质量合成数据需图形学 物理仿真 物理渲染 自动动作合成管线等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积累[9] 商业化与应用前景 - 彻底解决抓取 移动 放置等简单操作泛化性问题可打开数千亿元市场 应用覆盖零售 前置仓 车厂分拣等多个场景[12] - 机器人核心功能是替代人力劳动 非展示性动作 需具备24小时工作高可靠性[5] - 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 动物和机器人调用能力方式不同但均体现智能[13]
数据:99%+1%,能实现“从0到10000”——银河通用王鹤:让机器人甩掉遥控器,“睁开眼”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