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旅产业形态,科技创新成为破解发展痛点、激发消费活力的核心动力 [1] - 文旅消费正实现三大转向: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沉浸”,从“单点服务”迈向“全域智能”,从“线下局限”跨入“跨域联动” [1]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多模态等新技术作为“体验重构者”、“需求激活者”和“边界拓展者”,为旅游新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1] 沉浸式体验重构 - 超高清、VR、数字光影Mapping等技术构建“可进入、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场景,将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带动门票、二次消费及复游率提升 [2] - 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利用4K超高清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联动200余家影剧院和高校,汇集超6万观众,打破演艺消费时空限制 [2]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通过VR技术将“一次性体验”变为“可持续消费”,降低内容在不同场馆的适配和发行成本,实现内容跨空间、跨设备快速复制 [2] - 京东大溶洞应用数字光影Mapping与雷达交互技术,使岩壁成为“可对话”屏幕,游客挥手可触发地质演变动画,将游览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3小时 [3] - VITURE ONE的XR智能眼镜结合AI算法,将平面文旅纪录片转化为立体鲜活视觉效果,为文旅内容传播和景区数字展示提供新硬件解决方案 [3] 智能化服务渗透 -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务体系,将服务从“满足消费”升级为“激活消费” [4] - 科大讯飞“星火伴游”产品依托“三层知识架构”(目的地数据库+行业模型+通用大模型),在保证知识准确性的同时动态调整讲解策略,满足个性化深度了解需求 [4] - 猎户星空“豹小秘2”机器人在北京艺术中心部署3台,每月交互量达8000人次,公司共有超6万台机器人运行,日均交互量超1700万次,总服务人次达5.5亿 [4] - 中国联通为国家博物馆打造“中华文明云展”,对700多件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中600多件完成高精度扫描,60多件实现3D建模),并推出两位数智人提供全流程陪同讲解服务 [5] 跨域融合突破 - 新科技推动文旅与交通、游戏、内容创作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消费+”新生态,使消费从“单点付费”延伸至“全链条买单” [5] - 中国旅游集团在“文旅+交通”实践中,依托列车数字运营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推出“车票+X”组合(如景区门票、酒店套票),以一张车票串联多元主题旅行方式 [6] - 瀚翔科技通过自研游戏《逆境突破》实践“文旅+游戏”,在玩家密集地点通过动态广告牌展示长城、故宫等景点,玩家可主动互动并领取游戏装备折扣,将广告从干扰转变为价值点 [6] - 追星迹公司研发的360度球幕以东南亚为核心市场,球幕内部以超过1.9米的半球全面覆盖画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度环绕影像,推动旅游消费场景走向全球 [6]
可感知 可交互 可延伸 文旅新消费 “玩”出科技感
中国青年报·2025-09-16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