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何以金利 民企挺进中国500强背后(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济源篇)
搜狐财经·2025-09-16 09: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12户农民筹资162万元建立冰铜炉起步[6] - 2001年切入有色冶炼赛道并站稳脚跟,掘得第一桶金[6] - 在资金宽裕时抵住“赚快钱”诱惑,经审慎评估后战略方向确定为坚守冶炼主业,拒绝盲目扩张[7][8]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铅冶炼行业步入寒冬,至2014年公司陷入亏损[8] - 危急关头将发展重心由单纯铅冶炼全面转向技术含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综合回收,实现扭亏为盈[9][10] - 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张布局,上游向矿山发展,中游做大铅锌基本金属,下游向精深加工延链[11]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创历史最佳,并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1][26]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创业初期因技术不足导致产品积压、资金烧完,1997年初步解决技术难题后企业转危为安[12] - 公司决心将技术创新作为“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力引进人才消化吸收先进技术[13][14] - 针对铅冶炼行业高铅渣还原过程能耗大、污染重的通病,自主研发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于2009年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成为国内首家[15][16] - 该新技术使渣含铅率降至3%以下,综合能耗下降50%,废气排放量减少90%[16] - 铅基多金属项目实现铅锌联产和危废资源化,填补国内含锌、含铅危废综合处理技术空白[17] - 航空及微电子新材料项目突破锑冶炼低碳短流程技术,解决低浓度二氧化硫难题,属行业首创[17] - 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207项,液态铅渣侧吹炉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8] - 2024年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火法炼锌技术成功进入工业化应用,属国际首创,较传统锌冶炼降低能耗约30%、污染物排放量减少40%以上[19] 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 - 公司每年可处理废料20万吨,资源回收利用率超98%,不仅产出铅锌,还提取多种稀贵金属[20] - 2001年在全国铅冶炼还处于低成本扩张时,公司就意识到“污染式发展没有未来”,毅然选择绿色转型[21] - 2003年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投入3210万元更新环保设备,2004年淘汰污染严重的烧结锅工艺[22] - 2006年斥资3.28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电解铅熔池熔炼项目,以先进富氧底吹工艺替代烧结机,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排放[22] - 2009年以液态铅渣侧吹直接还原炉代替鼓风炉,迈向清洁生产[23] - 公司在行业内创下多个“率先”:率先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率先淘汰烧结机、率先实现超低排放[23] - 公司建立ESG治理体系,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管控,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3] - 2024年关键生产指标大幅优化:铅锌冶炼残渣含量显著降低,金属总回收率明显提升[23] - 自2008年起前瞻布局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建立完善的废旧蓄电池综合回收网络,打造原生铅、再生铅协同发展新模式[25] - 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年回收利用废铅酸蓄电池60万吨,年回收提取贵金属10余种[25] 经营规模与社会贡献 - 2024年公司营收593亿元,旗下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0余家[27] - 30年间公司累计投入超1亿元用于乡村振兴与公益事业,5000多名员工中60%来自周边村民[27] - 通过股份制联结创新“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人力变财力”的带富模式,截至2024年已带动就业创业超1万人,在册股民3000多位[30] - 至2020年累计捐助6000余万元,2021年设立“金利乡村振兴专项爱心基金”,目前已定向捐款4000余万元[31] - 公司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连续十多年选派骨干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深造,累计投入近亿元科研经费[32] - 对外以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为支点,构建贯通国内国际的双循环贸易网络,通过控股、参股优质矿山增强供应链韧性[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