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山校长亮相联合国教科文总部:AI 素养应如读写一样普及
南方都市报·2025-09-16 10:02

核心观点 - 公司总校长黄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数字学习周上分享关于教育者AI素养的核心观点,强调教师具备AI素养是培养适应AI时代学生的关键[1][3] - 公司提出“数字素养即文化”的理念,认为真正的AI教育必须从教师开始,数字素养的核心是教师而非技术[6] - 公司致力于构建“AI-ready”教育生态,通过教师赋能和课程全域覆盖,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作为全员必修课纳入K12教学体系[8] 行业趋势与全球议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将AI素养培育全面纳入中小学阶段,强调AI教育重在培养批判性审视技术影响、合乎伦理地运用AI系统的综合能力[6] -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年度盛事汇聚众多国家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及学界专家,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发展[4] - 行业共识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文化能独自应对AI带来的全部教育挑战,“共享、共建、共治”成为时代的教育伦理[14] 公司理念与实践 - 公司自创办之初提出“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的完整性发展”,探索“AI+教育”的整体实践[8] - 公司将教师AI培训作为重点工程,通过工作坊、跨学科教研、人机协同教学设计等方式系统化赋能教师[6] - 公司在大湾区率先实现AI教育“必修化、全员化、实践化”,成为首批实现AI通识课程全员必修的学校之一[8]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 公司AI通识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原理、应用、伦理、AI+艺术/体育等多个维度,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师生的跨领域能力[8][12] - 教学方法大量采用项目式学习、创新工作坊和AI伦理辩论等实践形式,引导师生共同思考技术偏见、数据隐私等深层议题[10] - 课程设计深度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整合与创新,将AI知识落地为鲜活的校本课程,融入师生日常校园学习生活[12][14] 教师发展与能力建设 - 公司认为人工智能素养应如阅读和写作一样成为所有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而非可选项目[6][8] - 教师发展的关键不仅是技术培训,更在于伦理内化,培育一种判断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判断力[10] - 公司旨在培养能够理性、创新且负责任地使用AI的教师,认为他们是未来教育真正的塑造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