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科创板IPO注册批复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12英寸晶圆制造用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规模化量产的供应商 [2] - 公司深耕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十余年 [2] 核心业务与技术实力 - 核心业务专注于集成电路制造最前端的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3] - 产品体系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 [3]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客户协同验证"模式,已构建覆盖超百款产品的研发验证体系 [3] - 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国家发改委专项研究任务 [3] - 公司已获得36项发明专利,SOC、BARC、TEOS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 公司自产前驱体材料TEOS的产品纯度达到9N(99.9999999%)电子级别要求,技术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8]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SOC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左右 [3] - 2024年公司自产光刻材料收入为29,998.67万元 [3] - 公司已成为国内主流12英寸晶圆厂的重要供应商 [3] - 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自产产品收入从1.24亿元显著增长至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89% [8] - 2023年度,公司SOC与BARC的销售规模已位居境内市场国产厂商首位 [8] - 公司的KrF光刻胶已实现1352万元的年度销售额,i-Line光刻胶达到715万元 [6] 产品量产与客户验证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产的KrF光刻胶和i-Line光刻胶已累计量产供货超过3,600加仑 [7] - 公司自产的SOC与BARC已累计量产供货超过36,000加仑,量产供货的产品款数合计超过35款 [8] - 公司是境内率先在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制程应用上实现正式量产供应的企业之一 [7] - 公司已有超过10款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以及ArF光刻胶进入验证流程,部分产品已通过验证并实现小规模销售 [7] - 公司已成功实现适配浸没式光刻工艺的BARC量产供货 [8]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139.3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258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4% [5] - 全球半导体产业在2023年经历5198亿美元规模的短暂回调后,正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周期 [5] - 晶圆制造材料中的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因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成为政策扶持和资本聚焦的核心领域 [5] - 以光刻胶为例,KrF/ArF等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不足2% [6] - 全球光刻材料市场长期由日本JSR、信越化学、美国杜邦等国际巨头主导,前驱体材料市场则呈现德国默克、法国液空等企业的垄断态势 [7]
恒坤新材IPO获批文:SOC国内市占率10%,领航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升级
搜狐财经·2025-09-16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