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北版Manner火了,最高日出千杯,主打“不骗穷人”
36氪·2025-09-16 10:10

核心观点 - 低价咖啡市场通过极致成本控制和精准定位,在10元以下价格带实现稳定盈利,并催生出如“贫穷咖啡”、“W咖啡”等区域黑马品牌 [1][17] - 咖啡价格每下降3-5元就能撬动新的增量市场,推动消费频次和人群扩大,为注重产品性价比的差异化模式创造机会 [17] - 小店模式以低投资(约10万元)、高复购(接近50%)、外卖为主(70%以上订单)实现细水长流式经营,对大连锁形成局部竞争优势 [6][12][19] 品牌案例:贫穷咖啡 - 品牌定位为“东北版Manner”,主打“好喝不贵”,明确不服务专业品鉴师,杯均价控制在10元以内 [1][2][4] - 产品矩阵覆盖11个品类60多款,主打1000ml桶装咖啡,最低美式售价6.5元/杯,复购率接近50% [4] - 单店日均出杯量超500杯,暑假高峰期可达1000杯,70%订单来自外卖,综合毛利率约50% [6] - 已开设21家门店,优质门店日营业额达8000元,普通门店日营业额2000-5000元,因房租与装修成本极低实现全部盈利 [6] 品牌案例:W咖啡 - 位于广东湛江,被网友称为“最简陋咖啡店”,以手冲咖啡为特色,门店装修风格醒目类似“咖啡大排档” [8][9] - 价格极具竞争力:美式8元/杯、拿铁10元/杯、手冲最低15元/壶,椰青拿铁13元/杯被喻为“人生咖啡” [10][12] - 通过压缩选址、装修成本,集中资源提升产品力,在低价基础上保持风味品质,吸引高复购客群 [12] 行业趋势与历史背景 - 咖啡价格下探伴随市场扩容:Manner(2015年)以15元精品咖啡开出超2000店,瑞幸(2017年)通过流量玩法达2.6万店,幸运咖(2020年)以均价6元快速逼近万店规模 [13][15] - 当前咖啡价格战已使产品进入10元以下区间,消费者更注重口感与性价比,品牌溢价作用减弱 [17] - 个人创业型小店在A类商圈C类位置或社区以低投资、高灵活性立足,通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如按反馈上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