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与规格 - 公司于9月15日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包括T5和T8两款车型,并已获得深圳市功能型无人驾驶牌照,进入城市公共道路体系[1] - T5车型货箱容积5.5立方米,最大载重1000公斤,续航180公里,主打标准化快递配送场景;T8车型货箱容积8.5立方米,最大载重1700公斤,续航240公里,面向更大运量和更长运距[1] - 两款车型均为100%车规级智驾系统,配备3颗激光雷达和11颗摄像头,能够覆盖开放道路、园区和复杂路况[1] 商业模式与客户 - 针对大型B端客户,公司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并以租赁为主,帮助客户保持轻资产运营;针对中小型快递网点,推出标准化产品并辅以融资租赁方式,降低准入门槛[1] - 公司采用"发布即交付"策略,九城集团和中通快递龙华分公司作为首批客户代表已现场接收车辆[1] 发展战略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根据地打法",计划在少数拥有路权和需求密度的城市集中投放,跑通政策、运营和财务模型后再逐步复制,深圳成为首批四个"根据地"之一[2] - 在深圳形成"三方合作"模式:政府将无人车路权交由公交集团统筹,公交集团拥有场站和充电设施等资源,公司降低车辆与运营成本,邮政提供稳定需求[2] - 集中投放带来规模效应,一个城市投放100台车单位运营成本远低于投放10台,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400至500台交付,2026年冲击1万辆保有量[3] 融资创新与资产潜力 - 通过与深圳巴士集团的长期租赁合作锁定大客户需求,业务回款具备稳定性,可能成为RWA的优质底层资产,为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3] - 朗新科技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约一亿元人民币充电桩RWA项目,巡鹰出行在换电场景融资金额数千万港元,显示新能源基础设施重资产具备通过RWA活化融资的条件[4] 竞争优势与行业壁垒 - 公司认为无人物流车核心壁垒是路权,未来路权将愈发稀缺,谁能率先获得路权谁就能在商业化进程中占得先机[4] - 公司智驾系统基于前装乘用车生态复用,下一代产品集成地平线双征程6M芯片、速腾聚创EMX激光雷达和四维图新P-Box系统,成本优势可达40%[4] - 与德赛西威相比,公司在算法和软件上积累更深厚,并选择与邮政、公交直接绑定,拥有真实客户和清晰订单[5] 行业竞争格局 - 白犀牛、新石器等初创公司已跑在前面,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凭借物流体系尝试自研无人配送车[5] - 公司打法更强调与城市公共资源体系融合,把路权、运营和需求绑定在一起[5]
佑驾创新小竹“笋出”:L4无人车找到“根据地”
经济观察报·2025-09-16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