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集资1071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跃居全球首位[2] - 截至7月已有超过300家内地公司申请赴港上市,其中包含A股上市公司[2] 港交所ESG监管框架演变 - 港交所ESG指引从2012年自愿披露发展为2025年《ESG报告守则》下的强制披露,遵循由自愿到强制、强化量化指标及气候先行的路径[3][4] - 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强制披露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大型股发行人2026年起将强制披露范围三排放[3] - 披露要求从定性转向定量,环境与社会关键绩效指标均遵守不披露就解释原则[4] 港股ESG标准与国际接轨 - 港交所通过《守则》D部分推进ISSB准则实施,新气候披露要求与ISSB准则IFRS S2高度一致[5] -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与ISSB全面衔接的香港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2028年对大型公众责任实体强制实行[5] - 采用全球统一ISSB标准可提升信息可比性与可靠性,减少洗绿空间,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6] 董事会ESG治理责任 - 港交所重视G端治理因ESG是战略问题而非仅运营问题,需要董事会纳入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7] - 强有力的董事会监督是避免ESG流于形式、防止数据造假和洗绿的关键[7] - 全球机构投资者将董事会多元化、ESG监管能力作为评估公司管治质量的核心指标[7] A+H企业ESG要求差异与建议 - 港股采用财务重要性单维原则关注ESG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A股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同时评估企业对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8][9] - 港交所对每个ESG议题规定具体披露结构和指标,A股借鉴TCFD框架要求企业建立系统性管理逻辑[9] - 建议Pre-IPO阶段A+H企业以港交所更严格标准为准备基准,建立ESG管治架构并开展重要性评估[10] ESG披露对IPO进程的影响 - ESG披露质量不佳不会直接导致IPO被拒,但会成为审核过程中的减速带和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减分项[12] - 交易所可能在反馈意见中提出大量ESG问询,显著延长IPO审核时间并增加上市成本[12] - 国际长线基金和ESG主题基金会将糟糕的ESG披露解读为管理层缺乏长远眼光,影响投资意愿和估值水平[12] ESG数据鉴证与监管趋势 - 目前港交所未强制要求ESG报告第三方审计,但鼓励企业寻求独立鉴证,监管很大程度上依赖内部举报和媒体监督[13] - 未来几年内可能出台强制性、分范围的ESG数据鉴证要求,首先从大型上市公司或特定高排放行业开始[14] - 监管机构已明确将打击洗绿和ESG虚假陈述行为纳入现有证券法规监管范畴,造假行为可能面临法律后果[14]
专访中诚信绿金国际CEO杨珺皓:ESG信披质量不佳或成赴港IPO“减速带”,申请A+H企业可持续信披应就高不就低|ESG高端访谈
华夏时报·2025-09-16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