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打不败中国人的“新鲜信仰”
虎嗅·2025-09-16 22:10

近日,网红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再度把"预制菜"推上风口浪尖。罗在西贝用餐后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西贝创始人贾 国龙则回应:"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 先不论这里是否存在文字游戏,以及法律定义与大众认知之间的差异,有一点可以确定:以贾国龙为代表的餐饮人极度回避"预制菜"标签。他 们清楚,一旦与预制菜挂钩,等于自砸招牌。在消费者眼里,预制菜常被等同于难吃、廉价、品质差、不安全等负面意象。 我们真正想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为什么我们那么反感预制菜? 预制菜定义 |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截图 归根结底,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新鲜二字不可分离。预制菜在挑战"新鲜至上"的文化逻辑。在中餐语境里,新鲜既关乎时间,也关乎味道。在 时间维度,新鲜意味着即时性,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以分秒计算,时间越短越新鲜。 比如,符合广州人新鲜标准的鱼必须是游水活鱼现杀,从生物到食物的转换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食品科学讲究畜肉在宰杀后经过排酸风味才 佳。例如,牛肉经过12小时排酸才软嫩柔美。但是潮汕人不答应,现杀的牛肉,还没来得及排酸,甚至肌肉还在跳动,过清汤涮熟,蘸上沙茶 酱,才算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