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正通过高规格会议和政策推动,力图扭转其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将其作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引擎 [1][2][9] 全国海洋经济背景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中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江苏海洋经济现状与短板 - 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046.2亿元,但比预期目标晚了4年 [2][5] - 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山东(超1.8万亿元)、福建(超1.2万亿元)、浙江(超1.2万亿元)和上海(超1.1万亿元) [2][5] - 江苏海洋经济占其GDP比重仅为7.3%,低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广东 [9] - 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24年GDP占全省比重为18.1%,未达到2025年20%的规划目标 [4] -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服务业不充分 [9] - 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增加值合计占比21.2%,略低于全国22.6%的平均水平 [12] 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基础 - 拥有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资源禀赋独特 [3] - 海洋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跑全国,2024年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份额的47.4%、46.2%和47.1% [10] - 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四成以上 [11] - 2024年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正增长 [11] 江苏沿海三市定位与挑战 - 南通是江苏沿海唯一万亿城市,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形成规模优势 [16] -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在海洋运输业上独具优势 [16] - 盐城拥有全省56%的海岸线,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最大基地之一,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 [16] - 沿海三市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存在资源分散、无序竞争的问题 [13][19] - 三市需跳出"单打独斗"思维,通过抱团发展和协同来提升整体影响力 [19]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聚焦有潜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培育科技力量 [10] - 推动"苏南模式"北移,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对接上海、浙江的科创资源 [12] - 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明确三市作为不同功能门户的定位 [17][19]
“短板”破万亿 沿海大省再踩油门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6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