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资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通过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在创新实力、创新效能和创新生态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成果概括为"强"、"高"、"优" [1] - 央企科技创新成果表现为"顶天立地","顶天"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大国重器和重大工程,"立地"即填补产业技术空白推动产业安全发展 [3] 创新实力("强")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去年基础研究投入接近1000亿元 [1] - 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央企牵头的9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占全国总数1/6 [1] - 央企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1/5,拥有两院院士219名 [1] 创新效能("高") - 央企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60%的标志性产品研发 [2]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累计布局原创技术策源地97个 [2] - 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与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企民企共同开展研发攻关 [2] - 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 [2] 创新生态("优") -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70%以上资金用于向承担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任务的企业注资 [2]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 [2]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2] 科技成果("顶天立地") - "顶天"方面,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建成了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3] - 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央企共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3] - "立地"方面,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填补产业技术空白 [3]
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国资央企创新效能不断提高
期货日报网·2025-09-17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