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宇更新提升政策 - 上海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13号文),允许中心区域商务楼宇兼容商业酒店、研发创新、文化体育、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等六类功能 [3] - 政策释放利好,老旧商务楼宇改造咨询量显著增加,但具体操作中面临消防标准适配、配套设施升级、水电收费机制调整等缺乏明确细则的问题 [3] - 街镇层面建议市级部门加快出台配套操作指南,明确改造路径、技术标准、各部门职责及审批流程,并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撑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运营机制 [3][4] 街镇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 上海300多万市场经营主体中,90%以上在街镇,街镇营商环境建设是城市营商环境的基层基础 [1] - 上海首次将“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8.0版任务内容,并进一步列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重点推动 [1] - 在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中,涉及街镇的创新实践超过三分之一 [8] 活力街区与城市秩序平衡 -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提出建设活力街区,提升城市“烟火气” [5] - 宝山区庙行镇通过优化设摊管理、规范设摊指引等政策策划市集活动,首场活动吸引近4000人次参与,创造超10万元营业额,88%商户签署长期合作意向 [6] - 奉贤区南桥镇应用“商铺码”在线快速办理外摆申报,规范备案外摆商户20家,超九成商户实现营收增长,部分商户同比增幅达15%至20% [6] 政策落地与基层治理挑战 - 针对涉企投诉处置难,8.0方案提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洋泾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8] - 街镇面临商业活力与居民安宁的平衡难题,部分餐饮企业合规经营但仍引发油烟噪声重复投诉,建议优化热线工单派发和考核机制 [7] - 产业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和时间周期较长,建议试点“容缺”审批机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缺乏政策解读能力的问题,建议市级层面进行精准行业分类解读 [8][9] 沟通机制与未来方向 - 上海将把与街镇“面对面”沟通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加强从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整体推进 [9] -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被视为最重要也最难的“黄金一公里”,需要持续发力支持街镇服务中小微企业 [9]
要烟火气也要秩序感,上海又开了场座谈会 | 营商“申”观察
第一财经·2025-09-17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