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微博批评西贝餐饮“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引发品牌创立以来最大的外部舆论危机 [1][6][17]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反应强烈,立即中断家庭旅行返回北京,并召开1.8万人的全员大会统一应对策略,称事件为“大战罗永浩” [2][5][8][30] - 事件在双方多次隔空喊话中持续升级,贾国龙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并公布菜品制作工艺,反而因使用长保质期冷冻食材引发更大舆论反弹,导致公司业绩显著下滑 [12][20][21][52] 危机爆发与升级 - 罗永浩在9月10日至15日期间共发布数十条相关微博,核心质疑点为预制菜的不透明和高价格,其微博粉丝数为135万 [6][7][18][29][55] - 贾国龙采取强硬对抗策略,宣布起诉罗永浩、开放后厨、上线“罗永浩套餐”,但公开的后厨视频显示使用保质期9至24个月的袋装焖饭、鸡汤料包和冷冻蔬菜,与公众对“现制”的认知产生巨大落差 [12][13][21][22] - 西贝员工解释公司采用“预制工艺”而非“预制菜”,但公众并不买账,网友评论“给一岁的宝宝吃两岁的西兰花” [22][24]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事件导致西贝门店营业额急剧下滑,事发前两日全国门店日营业额分别下降100万元,舆论关注最集中的9月12日估计下降200万至300万元 [52] - 有西贝员工透露,其所在门店整体业绩已下滑约10%,员工对自身收入及家庭生计表示担忧 [2] - 为稳定军心,公司向每位一线员工发放500元补贴,但业内人士评价贾国龙的应对为“自杀式决策”,使事态失控 [2][54] 创始人与公司治理 - 贾国龙持有公司85%股权,公司决策呈现“一言堂”特点,多数关键决策由其个人决定,内部团队曾建议对事件采取忍耐态度但未被采纳 [19][59][60] - 公司被合作过的品牌营销从业者评价为“不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部门设置齐全但创始人强势,常打断专业会议 [61][62][63] - 贾国龙长期以来推崇餐饮标准化,将其类比为造车,认为标准化是餐厅规模化的关键,并曾推出多个快餐与预制菜零售副牌但均未成功 [32][35][37][40][85]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2024年餐饮行业仍未完全从疫情冲击中恢复,西贝面临巨大增长压力,贾国龙于2023年9月重新出任CEO进行改革,将品牌定位由西北菜转变为“家庭欢乐餐厅” [16] - 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中央厨房和供应链体系,为300多家门店供应食材,贾国龙坚称由中央厨房生产的成品半成品按现行规定不属于“预制菜” [43][47][48] - 公司2023年营收为62亿元,与创始人设定的2030年营收破1000亿的目标相距甚远,此前推出的“贾国龙功夫菜”等副牌已逐渐关停 [39][40] 事件收尾与反思 - 在事件发生5天后,西贝于9月15日发布致歉信,承诺在10月1日前完成流程改造,包括儿童餐部分菜品改为门店现制等,但始终未回应“价格贵”的质疑 [75][76][78] - 罗永浩于9月15日晚宣布“收兵”,放弃追究,并评论贾国龙为保“面子”做出了不顾后果的决策 [90][91] - 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服务费10年合计6000多万元)董事长曾力挺西贝,后向罗永浩道歉,贾国龙最终未再公开回应 [69][71][92]
西贝惊魂120小时
虎嗅·2025-09-17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