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概况 -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于9月10日在厦门启幕,与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携手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精耕时代,潮涌嘉禾”,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大消费五大核心赛道 [1] - 议程以“产业协作链条”为主线,探讨“政、资、产”三方协同机制,旨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1] 投资机构背景与规模 - 厦门创投管理基金规模超过30亿人民币,业务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管理,每年平均设立1到2支新基金 [3] - 厦门高新投自2013年成立,坚持“投早投小”,累计投资50余个初创项目,同时开展母基金业务 [3] - 国兴投资为混合所有制平台,管理基金类型包括CVC、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和创投基金,总规模约130亿人民币 [3] - 赛富基金2001年成立,2013年在厦门设立团队,已在厦成立4支基金,规模约25亿人民币,专注科技产业早中期投资 [4] 当前投资行业变化 - 募资端出现新成分变化,例如与工农中建四家AIC合作成立规模达220亿的基金,并探索与社保基金合作带来新增量 [4] - 投资策略普遍转向科技创新,例如厦门创投与AIC合作的首个项目即投资瀚天天成 [4] - 退出渠道积极尝试,包括成立并购基金和全国首只市场化运作的S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今年退出金额为去年两倍,市场化基金给LP的分配也将达到去年2倍以上 [4][5] - 资本市场回暖带来信心回归,出现宇树、DeepSeek等现象级项目,二级市场港股消费、医药板块表现亮眼带动一级市场热情 [5] - 投资逻辑从“模式驱动”彻底转向“科技驱动”,近期科创板上市公司虽亏损但技术过硬,科技类项目成为上市退出主要机会 [6] - 市场关注点从“叙事驱动”转向“落地与效率驱动”,资本更关注技术能否落地及效率提升,例如大模型投资流向应用端 [6] 投资策略与风险把控 - 早期硬科技投资从技术判断、团队配置和市场空间三个维度把控风险,需对技术趋势有60%-70%把握,团队需有市场人才,市场空间需足够大 [7] - 投资核心是寻找“有市场需求的技术”而非“为技术而技术”,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家团队比纯技术团队更易成功,例如钙钛矿项目因绑定丰田车载节能场景而更具可行性 [8] - 基金运营根本原则是“以财务回报为基础,契合战略方向”,例如国兴投资管理的兴证战略基金IRR达31%,十个项目中三个IPO、两个并购 [9] - 国资与市场化机构分工明确,国资优势在后端场景与基础设施,市场化机构优势在前端技术商业化判断,合作形成接力,例如瀚天天成项目 [10] - 国资LP对投资方向有约束,如要求60%-70%资金投特定赛道,但决策逻辑保持市场化,区域深耕后“返投”要求可水到渠成完成 [11] 区域产业发展与协同 - 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过去几年实现4到5倍增长,形成从芯片设计、设备材料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12][13] - 产业发展依托现有基础,例如依托天马在TFT-LCD领域的投入布局Micro-LED等新技术路线 [13] - 避免产能过剩需沿龙头产业优势产业链做集中投资,扶持企业从大到小将科技水平做到全球最强,从而带动上下游成长 [14] - 解决同质化竞争需政府和机构联合进行赛道评估,筛选前5名优质项目重点支持,避免资源分散和内卷 [15] - 产能过剩本质是“无场景的扩张”,投项目需先确认下游应用场景再扩产,例如电动重卡先确认出口市场,企业需注重现金流打平 [15] - 各角色需归位,政府作好场景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服务商,市场化机构作好技术方向判断和市场拐点观察者,创业者做好技术与场景耦合 [16] 生态位与合作建议 - 企业和基金落地项目应多看“产业适配性”而非仅看政策补贴,落在有产业链集群的地方更具优势 [17] - 政府应多提供产业配套而非单纯“内卷式招商”,利用懂产业的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避免介入项目具体运营 [17] - 呼吁更多资金关注早期科技项目,联合资源降低创业门槛,例如联合举办创意营帮创业者对接资源 [17] - 国资机构应坚持“市场化投资”以保证长期支持能力,追求“投资多效合一”,通过投资既获回报又引进优质项目带动本地产业 [17]
圆桌对话:新周期,新叙事|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36氪·2025-09-17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