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北京模式总体情况 -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在2025服贸会专题论坛首次发布两业融合"北京模式"10大典型案例 展现跨界融合与创新活力实践成果 [1] - 北京明确两业融合八大重点领域 落地国家级试点企业5家 认定市级试点企业67家 [4] - 该模式将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更全要素 更宽领域 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4] 企业融合模式案例 - 小米集团采用"软件服务+硬件制造+生态链协同"模式 通过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和工业品集采平台共享设计理念与厂商资源 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嵌套的联动生态 [1] -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采用"智能制造+测试验证+工程服务"模式 增强高铁列控系统自主化服务能力 提供从研发到运维的全链条服务 培育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新业态 [1] - 北汽福田采用"整车制造+后市场服务"模式 依托车联网平台和"福田e家"服务平台发展智能车联与运营金融业务 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后市场延伸 重构数智化后市场服务新业态 [2] - 康龙化成采用"研发+定制化生产"模式 搭建一体化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平台 贯穿药物发现至临床开发全流程 形成生命科学研发服务新业态 [2] - 百普赛斯采用"检测+定制化生产"模式 依托蛋白设计和细胞株开发经验 为客户定制化生产重组蛋白等医药产品 培育精准医疗服务新业态 [2] - 雪迪龙采用"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模式 聚焦环保监测与碳排放领域 提供"智能装备+智慧运维+数智应用"三智一体解决方案 培育碳监测与碳管理综合服务新业态 [2] - 杉数科技采用"人工智能+管理制造决策"模式 搭建智能决策技术体系 将决策科学应用于企业生产决策与成本控制全流程 培育工业智能制造决策新业态 [3] - 京东物流采用"智慧物流+智能工厂"模式 将物流配送与制造业企业采购生产环节融合 协同设计供应链管理方案 提升库存周转率并降低供应链成本 培育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新业态 [3] - 华大电子采用"芯片研发+制造+服务"模式 推动芯片全产业链企业融合发展 与中芯国际合作开发新型工艺平台 促进国产工艺技术提升 培育研发设计与技术服务融合新业态 [3] - 华江文化采用"设计+柔性化定制+销售"模式 引入智能绿色环保柔性化生产线 将文化理念注入研发至运营各环节 打造完整文创产业链 培育文创消费新业态 [3]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发布两业融合“北京模式”10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