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与定位 - 平方和投资于2015年成立,2025年迎来十周年,是中国最早将海外成熟量化对冲模式在国内落地的机构之一[1][3] - 公司创始人吕杰勇的创业初心是成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旨在建立中国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2][3] - 公司成长伴随行业三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后行业萌芽、2015年市场骤冷时逆势出发、2018年市场冷却时取得两位数正收益[4][5] 策略体系与技术创新 - 公司坚持同一策略框架并不断迭代,策略体系历经多轮市场检验[2][6] - 因子研究从早期量价因子拓展至基本面、分析师预期、另类数据等多维度,涵盖日内多频段预测[6] - 组合优化经历从线性模型到机器学习主导的非线性模型的演进,自研Bsim系统优化交易执行以降低冲击成本[6][7] - 2025年公司算力同比提升约2.3倍,Bsim系统支持研究员日均完成上千次回测[7] 当前运营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主要采用中低频策略,策略容量上限较高,当前管理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处于规模效应最佳阶段[2][7] - 2025年以来超额回报显著,并在小微盘股波动中展现较强防御性[7] - 公司通过引入投研合伙人方壮熙(前世坤投资高管)实现团队综合实力质的跃升,推动投研体系全新升级[7] 行业环境与监管应对 - 2025年量化成为资本市场关键词,A股万亿成交额成常态,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翻倍[1] - 2025年7月量化新规落地,针对高频交易、异常交易及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实施强监管[7] - 公司长期深耕中低频策略,高频策略占比低,并主动压降DMA业务杠杆率及存续规模,与监管思路契合[7][8][9] - 公司认为监管压缩套利空间后,竞争重心将转向扎实的阿尔法挖掘能力,凸显其十年因子库样本外检验形成的“时间护城河”[2][7][9]
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十年的变与不变,用时间筑牢Alpha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2025-09-17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