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与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规划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2030年超过2.4亿千瓦,2035年超过3亿千瓦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 政策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同时涵盖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储热蓄冷和氢储能等多类技术 [1][2] 市场表现与投资动态 - 9月17日储能指数上涨1.35%,宁德时代股价大涨6.7%至381.88元/股,豪鹏科技涨停,欣旺达、杉杉股份、万里扬和孚能科技跟涨 [1] - 2025世界储能大会期间宁德市新对接产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367亿元;开幕式签约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45.8亿元,覆盖新型电池、储能系统及零碳园区等领域 [2] - 华泰证券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储能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与风光装机耦合提升经济性,调度优化有望提高储能年循环次数 [2] 企业财务与业务进展 - 宁德时代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3]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营收占比升至40.89%,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 [3] - 杉杉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高景气度驱动,负极材料需求攀升 [4] 行业数据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5] - 中信证券测算显示,在储能容量电价100元/千瓦条件下,若装机增速保持30%,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1.19%,容量电价机制具备可行性 [3] - 行业从强制配储转向价值创造,竞争格局优化,头部厂商受益于技术优势和市场集中度提升 [3]
行业路线图发布 储能概念股走势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