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关税压力下印欧自贸谈判提速
经济日报·2025-09-18 06:07

谈判背景与动因 - 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激发印欧加快自贸谈判意愿 美国对印度和欧盟加征关税 印度出口美国商品普遍承受税率高达50% 欧盟钢铁和铝产品被纳入加征50%关税范围[1][3] - 印欧贸易关系重要性显著提升 2024至2025财年印欧商品贸易总额达1375亿美元 超过美印1320亿美元贸易规模 服务贸易总额达514.5亿美元[2] - 欧洲公司在印度投资规模庞大 约6000家欧洲公司在印度投资经营 保障印度2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60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2] 谈判进程与安排 - 谈判历史曲折且多次搁置 2007年启动谈判 2013年因汽车及葡萄酒关税问题搁置 2022年重启谈判但进展有限[2] - 2025年确立年底前达成协定目标 印度总理莫迪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共识 共同推动年内缔结协定[4] - 谈判频次显著增加 计划至少举行10场会议 第十三轮谈判于9月举行 第十四轮定于10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 欧盟议会贸易委员会计划10月访印[4] 谈判内容与进展 - 协定涵盖23个章节广泛议题 包括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原产地规则 投资保护 知识产权等[5] - 截至第十三轮谈判已就11个章节基本达成一致 涉及海关与贸易便利化 争端解决机制 数字贸易等 近60%章节达成共识[5] - 双方强调协定重大意义 欧盟称将创造重大价值 印度称将开启与欧洲及全球企业合作新通道[5] 主要分歧与挑战 - 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准入存在分歧 印度要求将米 糖 乳制品等敏感商品排除在外 态度异常谨慎[6] -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要求冲突 印度要求欧盟降低IT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签证门槛[6] - 欧盟要求印度放宽市场准入并降低壁垒 希望扩大汽车 医疗器械 葡萄酒等产品出口[7] - 碳边境税成为核心争议 欧盟碳边境税2026年生效 涵盖印度对欧盟近100亿美元出口 主要影响钢铁和铝产品[7] - 美国外部施压影响谈判 美国以重启美印贸易磋商拉拢印度 同时施压欧盟对印度加征25%关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