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锚定“人海和谐”建设海洋生态
经济日报·2025-09-18 06:07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建设成效 - 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1] - 珠海全方位构建海岛生态系统,整治修复受损岸线累计3.9千米、边坡复绿5公顷、裸地复绿24公顷,全岛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 [1] - 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7年至2021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稳定在约2600头 [1] 国家政策与方案支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提出"八个坚持"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生态环境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建设110余个美丽海湾以系统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 [2] 协同治理与开发保护模式 - 加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各区域一体化机制 [3] - 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责任,形成以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格局以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3] -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例如将生态脆弱区划入海洋生态开发与保护红线 [3] - 推进岸线和滩涂湿地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常态化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海洋污染协同治理 [3] 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保护 -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通过观测、模拟、预测三位一体途径精准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变化 [4] -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海洋生态治理,借助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动态监测红树林、珊瑚礁、中华白海豚等 [4] - 突破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