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
经济日报·2025-09-18 06:31

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与现状 -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被定位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1] - 行业总体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但存在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问题 [1] - 行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双重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就业、促共富、绿色转型)和探索解决工业文明问题的新路径 [1] 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 行业转型的明确方向是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自主创新突破垄断,实现价值跃升 [2] - 转型升级探索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协同技术进步与文明演进的新路径 [2]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驱动力,其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4] 发展历程与独特模式 - 行业经历了从构建独立工业体系,到嵌入全球价值链积累规模优势,再到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的历程 [7] - 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并联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重变革叠加,压缩了转型升级进程 [8] - 深层动力源自制度优势,包括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技术、超大规模市场加速技术迭代、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 [8] 高端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 高端化是方向引领,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 [12] - 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12] 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 智能化是手段支撑,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重塑传统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超万家工厂实现全链条数字化 [13] - 人工智能与5G深度融合,应用于远程诊断、虚拟仿真等生产环节,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以解决转型痛点 [13] 绿色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 绿色化是价值导向,转型突破末端治理思维,转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13] - 截至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实现了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能源低碳化等目标 [13] 全球合作与规则制定 - 在技术治理领域,通过平等协作促进全球技术合作,例如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实现能力共建,将专业知识与技术留在当地 [9] - 在规则制定维度,实现标准领跑全球,例如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解决巴西“北电南送”难题,蒙内铁路采用中国标准打造“建营一体化”体系 [9] 生态伦理与实践 - 在生态伦理层面,打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对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10] - 实践案例如宁德时代宜宾工厂,作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其80%以上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碳排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