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联合起诉MiniMax旗下海螺AI存在大规模知识产权侵权 指控其训练阶段非法抓取版权内容 生成阶段输出高度相似内容 推广阶段系统性鼓励侵权 [1][6][8][9] - 好莱坞影视集团要求MiniMax赔偿侵权所得利润或按每部侵权作品最高15万美元主张法定损害赔偿 并申请永久禁令禁止其继续使用原告作品训练AI及生成相似IP内容 [10] - AI版权纠纷从文字 图像延伸至音频和影视IP领域 原告核心指控围绕"源头侵权"和"结果侵权" 诉求包括停止侵权 经济赔偿和建立行业合规机制 [17] - AI公司普遍以"合理使用"原则抗辩 主张其行为属于转化性使用 不构成市场替代 使用量和实质性合理且符合社会效益 [18][19][20] - 行业正从无序数据抓取转向付费合作模式 但版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平衡仍需通过规则调整实现 个案判决将加速AI版权授权市场成熟 [26][28][29] 诉讼详情 - 起诉方为迪士尼 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三大影视集团 被告为中国AI独角兽上海稀宇科技MiniMax 针对其旗下海螺AI产品 [1] - 119页起诉书附带58份证据 涵盖侵权内容示例 产品宣传材料 用户截图及专家技术分析报告 [1] - 具体指控包括:训练阶段通过网络爬虫或机器人从互联网下载版权作品 生成阶段输出包含角色标志性动作和场景细节的高相似度内容 推广阶段在官网和社交媒体展示侵权内容并加注品牌水印 [6][8][9] - MiniMax已能通过技术措施过滤暴力 裸露内容 但未对版权内容采取类似保护 被指主观侵权意图明显 [10] 行业背景 - 2023年底《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非法抓取新闻报道 拉开AI版权纠纷序幕 [14] - 2024年1.6万名英国艺术家计划对Midjourney等AI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15] - 2024年5月OpenAI的GPT-4o语音模式因模仿斯嘉丽・约翰逊声线遭抵制 美国唱片业协会起诉AI音乐公司Suno和Udio [16] -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今年6月已起诉Midjourney 华纳兄弟探索本月初追加诉讼 [4] 法理争议 - 著作权法认定AI侵权需满足四大要件:作品受保护 未经授权使用 接触原作 生成内容与原作实质性相似 [10] - 争议焦点包括:需技术溯源证实训练数据包含版权作品 鉴定生成内容属复制/改编还是全新创作 审查是否存在合法抗辩事由 [10] - 输出阶段应防止生成内容与版权作品高度相似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训练阶段使用版权作品是否构成合理使用仍有司法争议 [11] - 此类诉讼大概率走向和解 否则被告会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12] 公司影响 - MiniMax成立于2022年 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 已为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逾1.57亿名用户提供服务 [25] - 海螺AI于2023年4月上线 冲进2024年上半年美国AI应用市场下载量前十 [25] - 公司近日已秘密向香港提交IPO申请 计划最早于2024年上市 [25] 行业趋势 - OpenAI与新闻集团达成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内容授权协议 并与《金融时报》合作 [26] - Meta与环球音乐集团达成合作避免未经授权的AI生成内容影响创作者 [26] - AI公司和版权方的付费数据合作将越来越普遍 [27] - 要求AI公司对所有训练数据逐一获取授权将大幅抬高研发成本 可能迫使中小AI企业退出市场 [28]
又一家AI公司,惹怒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