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家超第四份施政报告:香港机遇大于挑战
36氪·2025-09-18 09:56

施政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主轴环绕经济和民生,并提出短、中、长期政策 [1] - 强调北部都会区发展具有战略地位,占香港三分一的土地,政府对此发展"心急如焚" [1][4] - 政府致力于拼经济、谋发展,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 [2] 北部都会区发展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以简化行政流程并订立专项法例,取代原有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 [5] - 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 [1][6] - 容许北都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计划征收的土地,以抵销其在北都新发展区原址换地或片区开发所须缴付的金额,此计划针对北都未来3年征收作私人发展的土地 [6] - 推出"按实补价"措施,容许业主初期仅需为至少60%楼面补地价,余下40%楼面可在10年内决定是否发展,先导计划为期3年 [7] -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发展区预留3幅土地供市区重建局筹建新楼,占地约4公顷,预计总楼面约18.6万平方米,估计2030年前落成 [7] - 展开凹头土地用途检讨,善用北环线发展潜力,将凹头站沙埔一带发展区由16公顷扩大至约30公顷,并由原定全数公营房屋改为私营房屋占较大比例 [8] 土地及房屋政策 - 保障市民基本住屋需求是施政首要任务,政府加速兴建公营房屋并推出"简约公屋" [2] - 以新思维利用新发展土地推动市区重建,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转移面积上限为接收地盘的30% [2] - 针对7个指定地区试行适度增加私人重建项目地积比,容许增加批准地积比率最多20%,目标针对楼龄超过50年、地盘面积至少700方米的项目 [3] - 政府希望私人楼宇市场平稳发展,不要"大上大落",并透过提供不同阶梯"上楼"照顾不同阶层市民 [3] 金融及投资措施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港交所已于9月初完成讨论文件,计划明年上半年咨询业界 [9] - 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将住宅成交门坎下调至3000万港元,截至8月底1900宗申请中共有800宗获批 [10] 市场反应 - 会德丰地产对施政报告一系列利好经济措施表示欢迎,相信有助经济市道及楼市持续复苏,并认为其于古洞站旁的项目将受惠于北都发展政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