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缺钱,但真的不想搬总部了”!地方投资基金“返投”考核亟待优化调整
搜狐财经·2025-09-18 10:02

政府投资基金与“返投”机制现状 - 政府投资基金是一级市场主要资金来源,其出资子基金时普遍附带“返投”条件 [1] - “返投”要求创投基金按政府出资金额的一定比例投资到当地,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创造税收等目标 [3] - 当前地方引导基金的返投类型主要分为三类:落地分支机构、设立工厂/销售中心、迁移核心业务或总部 [3] “迁址”要求对企业的影响 - 企业获得投资的前提往往是同意将核心业务或总部迁至当地,这使企业陷入两难困境 [1][4] - 迁址会提高企业综合运营成本,频繁迁址将打乱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并增加大量运营成本 [4] - 对于现金流承压的企业,不迁址可能会错失投资款,部分企业最终不得不接受迁址条款 [1][4] 企业不愿迁址的核心原因 - 异地运作管理难度增加是企业重要顾虑,尤其是硬科技企业的研发与生产衔接会受影响 [6] - 核心资源聚集度是关键,例如深圳的科创环境、人才、产业和资本聚集度能满足公司发展,迁址可能导致团队流失和产业链断裂 [7] - 部分企业曾获得地方政府补贴,若因返投搬迁,可能被要求返还补贴甚至冻结账户 [6] “返投”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问题 - 多数子基金虽能完成“返投”KPI,但落地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有的仅为空壳公司,未带来实质效益 [8] - 地方招商存在明显的KPI导向问题,只关注“引进企业数量”等短期指标,忽视长期税收与GDP贡献 [8] - “返投”政策可能引发无序竞争,造成地方财政资源浪费,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向相悖 [9] 行业建议与未来方向 - 业内建议从评价企业落户的实效倒推“返投”指标设定,应充分挖掘地方产业价值,以产业为导向吸引企业 [9] - 建议调整考核导向,从“GDP、招商数量”转向“科研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占比、产业生态完善度”等高质量发展指标 [10] - 企业落地的最优解应是围绕产业价值开展招商引资、设立基金,而非紧盯短期落地情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