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分歧 - 美联储即将启动降息周期,而众多非美经济体央行却在收尾其降息周期,呈现本世纪罕见的政策分化景象[1] - 美联储本次宽松周期行动相对迟缓,在连续三次降息累计100个基点后长时间暂停,目前可能开始追赶其他央行步伐[3] - 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在本轮周期中已分别降息200个基点和225个基点,力度远超美联储[3] - 根据利率点阵图,美联储预计在年内余下两次会议上连续降息,明年可能再降息一次,但市场预期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改造可能使其政策更为鸽派[3] - 交易员预计到明年年底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储仅会再降息40-60个基点,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则被认为已结束降息周期[4] 外汇市场影响 - 货币政策分歧最直接的市场影响体现在外汇市场,美元在夏季相对稳定后正再度走弱[5] - 欧元兑美元汇率今年迄今上涨15%,正朝着2003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迈进[5] - 未预见且不受欢迎的本币走强可能给许多非美央行增添困扰,例如欧元走强可能进一步抑制本已低于2%目标的通胀[5][7] - 欧洲央行政策利率目前为2%,处于其中性利率区间中段,若进一步降息可能将利率推入刺激性领域,部分官员对此持谨慎态度[7] 全球股市影响 - 从历史看,美联储宽松政策通常是全球股市的顺风因素,尤其在实现经济软着陆时效应更为显著[8] - 自四月以来,对美联储鸽派预期、经济软着陆希望及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巨头的乐观情绪共同推动全球股市上涨,众多股指屡创新高,累计涨幅达两位数[8] - 部分分析师认为股市仍有上涨空间,Exane策略师认为股市仅处于上涨周期"初级阶段",可能演变为"狂热行情",并建议超配欧洲和日本股市[8] - 花旗策略师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最大程度做多"策略,并将欧洲市场取代新兴市场成为主要超配标的[8] - 风险在于若美联储未来数月未能满足市场对激进宽松政策的预期,可能引发美元急升、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导致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出现"战术性"修正[8]
世界步入新周期:当其他央行降息路走不动时 美联储重新出发了
凤凰网·2025-09-18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