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联合体观察|沛嘉医疗:生态融合助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突围

创新联合体机制 - 创新联合体是推动创新链深度融合、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制 深度契合技术创新"跨产业、多领域交叉"特征 显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产出效率与创新技术商业化转化效能[1] - 苏州市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由沛嘉医疗牵头组建 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创新型企业参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孵化器培育+投资基金支持"运行模式 打造集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引进与临床医学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1] 空间集聚与资源整合 - 沛嘉医疗全球总部基地占地约6.7万平方米 集研发、生产、行政办公、医生培训与产品展示于一体 成为区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突围的重要引擎[2] - 创新联合体统筹技术、设备、空间等核心要素 打造6个高水平创新载体 包括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 - 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 2024年产值达1655亿元 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强劲[6] 企业成长与技术积累 - 沛嘉医疗自2013年扎根园区 已成为国内结构性心脏病和脑血管介入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是园区培育出的首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3] - 截至今年8月 该公司拥有25款上市产品 10余款在研产品 5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审批通道[3] 协同攻关体系 - 创新联合体联合加奇生物、苏州思萃介入医疗技术研究所、智纤科技、沛心科技、复旦大学、独墅湖医院等 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医疗智能诊断等多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与国产替代[3] - 建立多方协同的需求挖掘机制 面向联合体成员单位征集近2-3年需要外部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并给予资助 首批成功征集到涉及神经介入新产品、静脉瓣及高分子编织材料等方面的7项需求[9] 创新成果与突破 - "用于心脏瓣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纳米纤维仿生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项目成功入选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单位名单 采用非生物源、无机高分子材料制造出能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的瓣膜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生物源瓣膜材料[7] - 成立两年多来 创新联合体获批1个新产品 产出2项新材料 制定3个企业标准 获得4项著作权 投资5家创新企业 孵化6个项目 建设6个创新载体平台 引进7名人才 申请专利35项 目前已投入超1亿元[10] 人才集聚与平台建设 - 创新联合体面向全球联合招引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4年9月征集发布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 广泛吸纳生产、数据分析、品控、工艺开发等各环节的行业精英[8] - 组建专家委员会 6名产业界、高校和医院的专家受聘为联合体专家委员会成员 提供战略咨询与技术支持[8] - 通过开展交流对接会、企业标杆游学、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前沿技术共享与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7月举办江苏省生物医用新材料产业链交流对接暨走进"沛嘉"标杆游学活动 8月举办联合体开放日活动 11月举办第一届人工心脏瓣膜仿真与测试研讨会[9] 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创新联合体采用"产业资本+孵化器+链主赋能"模式 为企业提供涵盖孵化指导、技术支持、投融资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体系[12] - 嘉胜基金由沛嘉医疗成立 初始规模6000万元 用于投资早期孵化项目 今年3月沛嘉医疗与园丰资本达成1.5亿元基金募集合作意向 重点投向结构性心脏病、神经介入及高端医疗器械赛道[12] - 苏州思萃介入研究所坚持"市场化+赋能型"投资策略 深度参与被投企业运营 提供技术、管理及产业链资源支持 加速创新项目孵化与商业化进程[13] 区域创新体系发展 - 园区共立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家 江苏省创新联合体4家(占全省16%) 苏州市创新联合体28家(占全市近30%)[14] - 园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