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商超,杀红了眼
虎嗅·2025-09-18 17:43

行业趋势:自有品牌成为商超竞争核心 - 中国商超行业正围绕自有品牌展开激烈竞争,传统商超与零售巨头纷纷加码 [6][7] - 自有品牌能帮助零售商节省品牌宣传和渠道开发费用,降低成本20%~30%,提升毛利空间 [23][24] - 消费者对自有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90%的消费者知道自有品牌,35%在过去半年内购买过 [19][20] 外资零售的启蒙与成功案例 - 外资零售如麦德龙、山姆、Costco早期进入中国,其自有品牌模式(渗透率超70%、贡献三分之一收入)对行业起到启蒙作用 [9][12][14] - 山姆会员店通过极窄SKU策略(约4000个)和强大爆品(自有品牌贡献约40%营业额)成功吸引中高收入家庭 [13][52][53] - 德国奥乐齐以90%自有品牌占比和严格控制SKU(2000以内)建立高性价比形象,擅长用破价商品打市场 [56][57][65] 国内商超的探索与挑战 - 国内超市早期尝试自有品牌(如华联“勤俭”牌、华润“润之家”)但多数不温不火,缺乏系统研发和供应链支持 [16][17] - 永辉超市在连续亏损后引入胖东来帮扶团队,计划五年内开发500个自有品牌单品,目标占比总销售40% [3] - 永辉学习胖东来模式后门店员工薪资普涨20%~50,但因成本压力调整策略,目前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仅5%~15% [74][75][84] 自有品牌的成功要素与深层逻辑 - 成功自有品牌(如胖东来、山姆)注重全链路能力,包括极致品控、源头直采、与工厂深度合作定制产线 [48][50][54] - 自有品牌通过打造稀缺性商品(如烘焙、生鲜)实现差异化,吸引消费者因特定产品选择特定门店 [27][28][31] - 零售竞争核心从“货架”转向“商品力”,超市需从“选厂商”变为“管商品”,真正回归用户需求 [36][42][43] 市场现状与未来方向 - 中国TOP100超市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仅约5%,远低于山姆、盒马(超30%)及美国市场(29%),差距明显 [107][121] - 消费者趋势转向“质价比”,34%消费者不再优先选传统品牌,81%全球消费者视质价为关键因素 [111][112] - 未来竞争是“价值战”而非“价格战”,零售商需通过自有品牌重建信任,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服务和性价比的综合需求 [110][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