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7日股价回调至232.4港元/股 跌幅0.68% 总市值356亿港元 [1] - 港股上市首日录得10%涨幅 [1] - 美股股价自8月以来上涨57% 9月16日收盘价达29.80美元 [8] 上市背景与过程 - 通过港股"科企专线"实现半个月"闪电"IPO 创港股审核效率纪录 [4][5] - 近四年最大中概股回港IPO项目 募资41.60亿港元 [9] - 公开发售获169倍超额认购 [9] - 引入六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1.5亿港元 包括高瓴旗下机构/泰康人寿等 [9]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创始人团队合计持股18% 通过同股不同权架构掌握69%投票权 [9] - IPO后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及控制决策权 [9] 资金用途与产能建设 - 募资50%投入研发 35%提升生产能力 5%用于业务扩张 10%作营运资金 [9] - 杭州赫兹工厂2024年设计年产能达160万台 产能利用率46.2% [11] - 新生产线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投入运营 [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净收入12.02亿元 同比增长83.3% 净亏损3.01亿元 [13][14] - 2023年净收入18.77亿元 同比增长56.1% 净亏损4.76亿元 [13][14] - 2024年净收入20.77亿元 同比增长10.7% 净亏损1.02亿元 [13][14] - 2025年上半年净收入12.32亿元 实现净利润0.27亿元 [13][14] 产品出货与定价 - 激光雷达出货量从2022年8.04万台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54.79万台 [13][14] - 平均售价从2022年每套2000美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360美元 [14] - 通过芯片化与自动化生产将单价从10万美元降至200美元 [14] 行业地位与客户 - 2022-2024年按收入计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13] - 获得24家主机厂超120款车型量产定点 包括理想/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 [12] - 超六成收入来自ADAS市场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收入从2020年3亿美元增至2024年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7.6% [12] - 预计2029年达17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2% [12] 公司背景与融资 - 2014年由李一帆/孙恺/向少卿三位清华斯坦福背景创始人创立 [10] - 天使轮至D轮引入博世/小米/高瓴/美团等产业链企业与知名资本 [10]
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上市,“科企专线”潮起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