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2] - 期内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0.98亿元扩大至52.33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同比增长34.9%至11.11亿元 [2] - 销售成本达到5.4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6亿元暴涨177.13%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13.7个百分点至65.36% [3]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总额超过175亿元 [3] 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7.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0%,毛利率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至45.6% [3] - 汽车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9%至7.38亿元,毛利率从93%降至89.7% [3] - 非车解决方案收入0.50亿元,同比增加134.5%,毛利率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至13.1% [3]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成本及汽车授权与服务业务成本分别同比增长226.7%和56% [2] 费用支出 - 研发开支达到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2亿元增长62% [5] - 行政开支同比提升26.33%至3.07亿元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1.98亿元增至2.72亿元 [6] - 高额研发投入是公司连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技术与市场竞争 - 公司及国内同行厂商芯片制程仍停留在7nm阶段,而国际巨头英伟达、高通即将量产4nm/5nm制程芯片 [8] - 制程工艺差距使公司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难以吸引对算力要求极高的高端车型客户 [8] - 公司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增长至32.4% [9] - 公司正推进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HSD的研发,并战略性地提高云服务相关支出 [5]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52.48%,其中最大客户占比达19.7% [11] -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0.7%逐步提升至77.9% [10] - 去年占比37.62%的第一大客户今年业务量降至11.16%,去年占比22.85%的第二大客户今年占比仅1.03% [12] - 客户业务的不稳定性已开始显现,去年占据收入六成的两大客户今年合计占比仅12% [12] 行业与市场压力 - 车企自研浪潮兴起,如比亚迪采用"地平线芯片+自研算法"的混合模式,降低了对公司软件授权业务的依赖 [8] - 核心客户如理想汽车开始布局自研芯片,M100芯片已进入道路测试阶段 [9] - 国际芯片巨头合作范围广泛,覆盖全球主流车企,而公司合作客户相对有限 [9] - 向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转型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主导趋势 [5]
半年亏52亿!地平线陷双重危机:芯片巨头压境,核心客户自研
国际金融报·2025-09-18 21:09